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十六章

那徐子川乃是写惯了风月话本儿的老手。陈珪拜托的这点子事,自然不在话下。只三两日工夫,果然写了全套的话本儿戏文儿来,交付陈珪。

陈珪又忙忙的带了家去,至父母妻妹跟前儿读过一遍,又叫冯氏将话本儿送到吴先生面前一观。见吴先生并无可挑剔处,便抄录了几份散与说书唱戏的,叫他们演习好了,于市井各处传唱。

时值年下,京中略有些底蕴的人家儿都爱请些说书的女先生儿家去说两段儿新书。或有那等腻烦了自家戏酒的,也偏爱挑些出挑的小戏儿至家中唱几段儿新戏。

那徐子川替陈珪编纂的话本儿故事又新奇,辞藻又妙,情节更是曲折离奇,再经说书唱戏的这么铿镪顿挫,娓娓道来,霎时间便越过了那些陈词滥调的才子佳人,以致官宦富贵人家竞相追捧。不消半月工夫,京中十停人里倒是有八停人都知道了。

陈珪见此景况,自以为得意,笑向家人道:“如此一来,不拘那周家人如何诋毁谩骂,咱们家都不怕了。”

却说那周家老太太,自那日得了婆子的回话后,倒是又气又臊,很是愤愤不平,想要恣意施为的。奈何她一个孀寡老人,平日里交际甚窄。况且周家原本底子薄,除她近亲家人和原乡邻里之外,周璞生前相交甚好走动频繁的人家儿,泰半都是吴老先生的门生子弟。平日里交际往来,也都知道周老太太刻薄难缠。倒是吴氏处事大方,言谈举止可圈可点,这些女眷们亦都肯亲近。

岂料周璞死后,周老太太竟以吴氏克夫无子为名,将其休还家中——若单单只是放其还家也还罢了,民间嫁娶到底不比仕宦显贵人家规矩大,那些个无子无女的孀寡之人,向少有夫死守节的。倘或说些冠冕堂皇的话,亦可认为周老太太是不忍媳妇年纪轻轻便守寡的仁义之举。

可周老太太千不该万不该,不该将吴氏撵回家后还扣下吴氏的嫁妆不予归还。登时便有受了吴老先生教诲的门生子弟看不过眼,想要替吴氏打抱个不平儿的。然而吴氏又是那样一番态度,周老太太又是刻薄之名远播,诸人思前想后,也怕吴氏立不起来,反叫他们这些个仗义出手的人背上欺负孀寡的恶名儿,这才不予理会。

只是厌恶周老太太之心过盛,竟也不肯再相往来的。

因而周老太太虽愿口舌生事,奈何却无人肯听。唯有回原乡走亲访友时聒噪几句,那些个乡野村妇倒是肯以此为谈资,家长里短的说人是非。

次后便是大年节下,京中市井街头开始传唱些新鲜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